本帖最后由 芹菜 于 2024-9-14 18:36 编辑
“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朱外公,希望你们能对科学感兴趣。”9月3日,65岁的嘉兴市科技馆退休职工朱建民戴上蓝色发套,贴上白胡子,站在了镜头前。
“情深似海,海有多深”“深海压强那么大,为什么没有把深海生物压扁”……在科普视频里,朱建民将科学知识娓娓道来。
退休后,朱建民依旧忙碌不已,每天早上6时起床,晚上10时休息,除了吃饭和睡觉,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他紧跟潮流,通过自拍短视频等形式进行“云科普”,通过风趣幽默的讲解,让专业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深受小朋友们喜爱。
不过,让朱建民最开心的还是自学AI知识。在工作中,朱建民接触过当时用于开发人工智能的编程语言,对AI很感兴趣,但由于工作任务重,始终无法抽出时间深入学习。近年来,AI技术突飞猛进,他重拾对AI知识的热情,开始系统学习。
“没人教我,通过网络反复学,直到弄明白为止。”朱建民说,他每天的学习时长达6个多小时。
朱建民不仅学习基本理论,还动手制作科普视频。
“科普要做好,不仅要内容丰富,形式也得多样化。”朱建民一直认为,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者的天职。
当被问及为什么退休后仍要致力于科普,朱建民回忆起2010年的一次现场活动。当时,他应邀为嘉兴市辅成小学二年级学生做科普讲座,特地买来蓝色发套和山羊胡子。当朱建民登上讲台时,立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一名学生大叫“好像我外公”。自此,“朱外公”这一称呼便叫开了。虽然只给孩子们上了两堂课,但和孩子们互动的场景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很多科学知识大人都听不懂,更别提小朋友了。要怎么样通俗地讲给他们听,我想了很久。”朱建民说。
自那次科普讲座之后,朱建民经常参加各种科普活动。他说:“我想用知识和热情,积极投身到公益行动中来,多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情。”如今,学会制作AI视频之后,朱建民每隔一周就会以科普视频方式,解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科学问题。
“希望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将来用科学的态度应对身边的难题。”朱建民说。
记者 王杭晨 通讯员 陆英杰
来源:浙江老年报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