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25925|回复: 0

美景奇峻 景景有源 ▍ 戏说瑶池(2)

[复制链接]

美景奇峻 景景有源 ▍ 戏说瑶池(2)

发表于 2023-10-25 23:03:55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5925 0 查看全部

千百年来,天池湖畔那宏伟的博格达峰,既象一位白甲银盔的武士,又更象一位伟岸慈祥的老人。手握着插天银剑,飘逸着白发长髯,呵护着天池这颗雄峰天涧中的瑰宝。举目望去,白雪皑皑。雄伟而壮丽。环视群峰,远望山峦起舞,原驰腊象,松涛拍岭。近看银装素裹。极有万剑插天白刃寒之气慨。位临其间,伸手可及蓝天。腑首山腰,白云起伏,大有背负青天朝下看,西天之界任我游的感触和态势。置身其中,你肯定会想,这五座奇峰从何而来,苍穹之下,又是谁的鬼斧神功,造就出了这一云间玉尊的雄奇美丽!

44.jpg
雪峰之下(木刻版画)熊俊林

从地质学上解释,天池的成因可追溯到二百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巨大的冰川由博格达巅峰的火山口顺流泻下,这倒正如盘古开天之时,那浑浊的世界也随之逐渐升腾,在不断下沉和凸起的重组过程中,由于山体的增高和溶岩温度的上升而不断融化冷确,导至生成了大量的岩屑砾石,在火山口堆积成为冰碛湖,这便最终促成了这一湖泊的形成和四周山体的突起。

因而人们都把博格达峰视为天池之父。而博格达峰也就自然成了这瑶池湖畔人们眺望的第一道景观,并孕育着更加动人心魄,流传千年的传说。笔者惊叹之余不禁赋诗曰:"何处飞来几座峰,落入瑶池静无声。千秋倩影游人羡,洗净浮尘一声轻″啊。由衷地赞美了她的壮观美丽的同时,也道尽人间的苍桑和空蒙博远。给人以无穷遐想和感念。

顺势而下就是 天池的另一奇景了,即岸边的那一根“定海神针”。说到定海神针,你一定会想到东海龙王的顶海神针金箍棒,被大闹天宫的孙行者悟空巧取豪夺到手,弄得四海无顶海之柱而摇晃起来,惊动龙宫天庭的事。而此地的定海神针则与之不同,与其说是定海神针,倒不如说是定妖神针更为确切。与东海的顶海神针确无瓜葛。它就是岸边临水而立的一棵千年古榆。不但生得苍劲挺拔,枝繁叶茂且硕大根深。不知经历了多少日月的轮回和苍桑巨变。这是自然的巧合,还是上苍的刻意安排?尚不知否。人们不仅想到的是,在这海拔近四千米,根本不适合榆树生长的雪线之上,在这周边没有一棵榆树生长的地方,怎会有如此奇观。真是奇妙之极又不可思议。但一定有其深意和妙不可言之处。

45.jpg
三石擎天与定海神针(木刻版画)熊俊林

当然,世间万物,又岂能没有因果渊源的道理呢。相传在远古时期,此地由于天地之造化,不明何故生出一条恶龙来,兴风作浪,危害一方,这似乎又与东海龙王扯上了关系。至于它的来龙去脉至今都隐藏很深,无籍可考。这是不是我们人类智慧的局限呢?还是岁月久远所致?但我却想,莫非这瑶池底下与东海相连,如同地下通道一般?或者天池本身就是四海之管涌。如果那样的话,一切问题也都似乎好解释了。象《西游记》里北海的水怪九头虫不是也能潜入了东海龙宫危害龙太子,甚至还霸占太子之妻,抢夺宝珠和舍利子,而最后悟空巧遇二郎神杨戬和梅山六圣,并求助他们来助力才打败了他的吗。那功夫也好生了得,连悟空都拿他没折呢。在这茫茫天宇,眨罪或逃逸的各路豪强多得去了,只是你不明其来路。总之一定还是有来头的,不是天庭里谁谁谁的坐骑就是某某大佬的宠物。象水怪九头虫据说还与北海的原始天尊有关系,来头大了。

其实据我猜想,九头虫也原本是个自学成材的草根英雄,并不师从于哪个名家大腕。大概是修练成了气候了才被天庭大佬招安的,又没有经过岗前培训和天条规则的学习教育,对上天规距一无所知,只知自己有些手段,自然便给人以硬气霸道和无法无天之感,有的甚至本就恶习没改,认为天下本就理应为強者居之,不讲道义。他悟空不也是被如来降服后,囚禁于五指山下,思过了五百年,阅尽世间苍桑风雨的磨砺,又经观世音菩萨施计带上了紧箍咒才被迫走上正路的吗?所以悟空其实也是一时英雄惜英雄。想到自已的身世和学艺之路的艰辛不易,后来也才出于无奈放走了他的吧。反正他又没有动吃唐僧肉的罪恶念头,尚无命案在身,细思其心也还算善。追求自在称雄的想法谁没有呢,想当年俺老孙在花果山无拘无束多快活,齐天大圣自立为王的山寨大旗直插云天。可如今在取经路上却遭受这多磨难和委屈,九九八十一难,少一难都修不成正果呀,当然也不可能转正成佛。不像《西游记》里的其它妖怪那样,不是某仙人的坐骑,就是修炼成精或犯了天条被貶入凡间改造的妖精,即使是八戒和沙僧等,不也都是有前科在身,否则也不都在天庭里混得好好的吗。而那些妖精则大都是奔着唐僧肉来的,其心也恶。因为他们吃饱喝足称王称霸后,都又想解决长生不老的问题。且消息灵通又多有神脉后台和保护伞,除了本领强悍,甚至还如悟空所说的那样,“总是与你玉帝老儿有瓜葛”呢。否则恐怕也难以坐大。

话说这恶龙当年也因颇有法力而作恶多端,使得瑶池湖水常摇晃不稳,水溢周边,造成人或为魚鳖的惨象,百姓更是深受其害。真乃千秋功罪也,谁人曾予评说?其实如果深究起这些事来,问题还是可能出在天庭的体制里。当然偌大个天庭,治理起来也是有难度的。居住在瑶池的西王母,为降服这条恶龙,维持西王母国的社会稳定也是费尽周折,后来终于报请玉帝施展了以三石顶天之法,才制服了恶龙,并将其囚禁于湖中,且至今尚存有景观为证。而这景观称之为顶天三石又叫三戟石,擎天石,直刺苍穹,立地顶天,借助湖岸灯杆山顶长明灯的光芒雄视着湖面,大有横扫瑶池千层浪,刺破青天刃不残之气势。

却说那日正值周穆王来访之时,恶龙见西王母等忙于款待周天子,且一派歌舞升平,笙扬鼓奏,而放松了对湖面的警惕。嫉恨之余,又顿生邪念。致使湖水倾刻暴涨,一时浊浪滔滔。天上人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穆天子哪见过如此阵势,吓得大惊失色,魂不附体。致使王母扫兴的同时,也显得自已的国度极不稳定,妖孽横行而大失颜面。盛怒之下只得率众操戈维稳,赶到瑶池边。几经交手后竟难分上下,情急之中,随即将头上的碧簪狠狠地如飞刀般甩插池中,终将恶龙咽喉刺中而致其沉入了湖底的深渊,湖水才平静下来。随后西王母又指点碧簪化着榆树根杈状,顿时枝杈横生,如钢刀纵竖,光霞闪耀。扎入湖边以警示恶龙。当恶龙想抬头时,看到闪烁的碧簪,立刻就魂飞魄散,惊恐万状,东躲西藏,吓得倾刻间又潜入湖底去了,于是也就有了“定海神针”一说。从此再不敢兴风作浪。

但千年以后,相传天池西边红山下的现乌鲁木齐河又时常泛滥成灾,危害百姓,原来河患还是那条受伤的恶龙隐身潜窜到那里报复所致。后来西王母痛下决心,终于伺机斩杀了恶龙,龙血染红了山峦,形成了现在的红山,至今山体通红,但还是常泛滥成灾。后来据一位道士谏言是恶龙灵魂不散所致。为保民生,到了清乾隆53年,迪化(乌鲁木齐)的最高军政长官尚安主政时又在此山上修建了镇龙塔,至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历经多次地震而不倒,现为乌鲁木齐十景之一。如今的河道早已枯竭,天道太平,自然也水患全无,即如今之河滩路。

46.jpg
红山塔下河滩路(木刻版画)熊俊林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个传说,不置可否。但还是揭示了一个基本的道理,那就是人们对善良、对美好平安生活的追求与期盼和对邪恶的憎恨自古有之。也说明西王母就算只是一个母系社会的首领,也的确法力强大,文武兼备,为百姓所想且众望所归,算得上女中豪杰和巾帼英雄。

而相比当时的周天子作为一国之君的男子汉,虽是客人,但懦弱无为,在女性面前缺乏担当,也还是有失颜面的。若能挺身而出,像后羿那样英武果敢,拔刀相助,一箭射之或一剑斩之。除暴安良,为民造福,也许能造就出更加美丽的传奇故事。给西王母国的臣民们留下更加美好英武的印象,带来长治久安,也给以后的西域交流打下更好的基础呢。但他既然是人,也就自然少不了有人的弱点。须知即使是人间和天庭的关系也是复杂的,只是不好直说而已。据说周穆王拜会王母时还随车带了周朝丝帛150丈,丝绫450丈。王母当然也照单笑纳,须知作为女性,她也是爱美的呀。同时,这些本钱是否也为她自已将来能随从玉帝左右而奠定了第一桶金呢。当然也正好能给七彩霞女的姐妹们做一身行头,打扮打扮。既给自已长了面子,又壮了行色。但“礼尚往来”还是要的。《穆天子传》里不是也有了“取玉三乘,载玉万只”之说吗,须知当时的白玉和碧玉在中原,是被视为珍宝的呀,因此周穆王倒也不虚此行,收获颇丰。不仅互通了有无,而且通过这次交流,甚至还赚了一笔呢。看来送礼之风,自古有之,人神共备,鲜有例外,否则寸步难行,举足维艰。不送礼才是另类,甚至被人讥讽为"外星人"或者被认为缺乏智商和情商呢。当然只要是取之有道,不做违规违法之事也无可厚非。因为人在做,天在看哩。即使是历尽千辛万苦到了西天佛主那取经的唐僧师徒,佛主的经书也不是白给他们的,也是要版费和收取好处费的呀,此费用谓之“人事”。因为“经不可轻传”,亦不可空取。佛主手下一帮大仙也要养活的呀,于是就有了“人事”的费用。这里恐怕也包含着佛系里的因果关系吧。

除此之外,西王母为了加深自已和周穆王的情谊,对自已国度的社情民意自然风光的了解,还请周天子游览了天池的景观,据说周天子也留下御笔,并立碑题下了“西王母之山”五个大字,不仅确定了西王母国疆域的位置,还定下了名称。真正是如现在流行歌中所唱的“留下足迹才美丽”,留下笔墨才实际啊,虽做到了以志此行,立此为证,但至今也荡然无存。临别时虽然是相互“分别一握手,喜极泪沾衣”,还“祝君长寿,愿君再来”。但周天子还是始终没有再来。除了不恋及王母,是不是还看明白了别的什么而“各自想拳经”呢。(此文原载“婆说网”等,此次发表系作者重新创作)         


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