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26763|回复: 0

天山有梦 瑶池多情 ▍戏说瑶池(1)

[复制链接]

天山有梦 瑶池多情 ▍戏说瑶池(1)

发表于 2023-10-22 23:21:17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26763 0 查看全部

据说现代人常问自已,我是从哪里来的,而现在又要去哪里。从微观或者具象上讲,其实恐怕没人不知道自已从何而来,又要去哪里。这里所说的显然是指精神层面上的来和去吧。

就我而言,是从湖南省的资水边来的,却溯流西上到了祖国西陲的西域瑶池。流过了广西资源的崇山峻岭,目睹了桃花江的花容水静,雪峰山的急流险滩。是寻找生活的归宿呢,还是精神的栖息地?多少次梦回故里,可我却不思东归。因为我知道了,瑶池,不但与中华文化的脉络相连,也与我的血脉相通啊。因此,我要说说瑶池这方灵山圣水的今与昔,是与非。

"歌舞水边迎贵客,云笺天上得诗篇。一池浓墨盛砚纸,万木长毫挺笔端。更喜今晨双狍子,盛筵助兴酒如泉”。这是当代诗人和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的诗句。诗中美景并非中原的名山大川,而是祖国西北边陲天山深处的一颗璀璨明珠一一天池。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少年时背诵如流的他的诗作《天上的街市》。

"天上的星星现了,
好象闪着无数盏街灯。
天上的星星亮了,
好象点着无数盏明灯。
我想那飘渺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着的一些物品,
一定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一定是不甚的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那时就想啊,那瑶池的仙水,是不是就是从银河里倾泻下来的呢?而天池一定象个玉樽一样,盛着的正是银河里从九天落下的仙琼玉泉吧。可如今能生活在此地的我,又怎能不说是前世今生的造化呢。

111.jpg
天山月(木刻)熊俊林

天池位于我的第二故乡新疆阜康市境内,距市区四十公里,海拔一千九百多米的深山峻岭之间。面积约三平方公里的这一池湖水,如宝石般深嵌在深遂静谧的松林峡谷和地毯般的奇花异草之间。海拔五千多米的天山第二峰博格达峰雄峙湖端。天池古称瑶池、冰池,唐太宗时就曾在此设立瑶池都督府。这里不仅风光绮丽,风姿绰越,还有很多美丽的传说。据可考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就曾与西王母在瑶池相会,至今传为佳话。

据说远在东土的穆天子很早就听说了西王母国,那里美妙绝伦,如同人间仙境。于是周穆王茶饭难思,夜不能寐,抱着慕名已久的心愿,四处寻找西王母国,但一直未果。

一日小憩,偶作一梦,梦到自已寻访到了西王母国,此地果然青山绿水、雪山如镜,云霞绕岭,鸟语花香,恍若隔世一般。西王母更是云髻青黛,光采照人。周穆王激动无比,施礼相邀。而此时的西王母却要挥手告别。忽见七彩霞光一闪,王母随即隐身到彩云之上,雪峰之巅而不知了去向。穆王急呼,于是惊醒。回想起王母挥手而去的方向是西方。周穆王便心领神会,即驾起八骏御辇直奔西域而去。经过年年月月的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艰难险阻,终于来到西域。

112.jpg
西域歌舞(木刻)熊玮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穆天子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西王母国。这里果然松柏叠翠,繁花似锦,彩蝶飞舞,百鸟争嬉,如梦中一样的人间仙境。西王母更是派出多位彩衣霞女前来相迎。路过之处,到处碎花飞舞,香气怡人。时值仲夏,山间水雾缭绕,空蒙秀丽。霞女们更是歌舞相邀,鼓乐齐鸣。佳境之中,不觉夜色升起。周穆王和西王母却浑然不觉。面对满天星辰和升腾的箐火,他们对酒当歌,互述彼此的爱慕之情。这一美好的传说吸引了历代达官显贵,文人骚客,也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和美丽的传说。唐代诗人李商隐就在此写下了“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的千古佳句。你看这日行三万里的御辇,居然超过了如今的高铁速度,这是怎样的御辇呢,真是神来之笔。又怎能不使我们浮想联翩啊。

周穆王最终是否重游了西王母国,无证可考。但据诗中透露,应该是没来,否则诗中也不会有“穆王何事不重来”之句。而天池这西王母的故居却如婷婷少女,期待着多少人留连忘返,追寻着这精神上的栖息地。

可穆天子因何事没有重来,又如何离去了呢?我们至今更不得而知。据我推测:应该不外乎以下三种原因。

一是国事繁忙,如同当今的国是访问,只是为了加强友谊,联络感情而已,访问后还是要回去的;二是西王母国与人间的国度无异,甚至不尽人意,也就走马观花而已;三是在我隐约的记忆中,好象《淮南子·天文训》中有些许记述,但如今一时找不到准确的依据。我想还是呈现给读者,算是“联想戏说″吧。据称“西王母当时实际上就是一位母系社会的氏族首领,容貌按周穆王的审美标准来看也不是很美丽。据说是崩拉头,瓦刀脸,毛发长(不是辨子)还拖着一小截尾巴。说话也只是吱吱哇哇叫,既无翻译又听不懂西王母国方言的周穆王应该是受到了惊吓,逃之夭夭了。

现实的真实使穆天子认识到,还是自己的国度好。看来西王母国似乎还没有完全进化到人类。既使要教化一番,也非近期可期。而那一闪的七彩霞光也极可能是天上打雷了,暴雨倾盆。这种的情况在天池很常见的,天上一块云飘来,往往顿时化着倾盆雨,故倾刻间生了逃离之心吧。如此这般,周穆王当然也就不再眷念,赶快打道赶路回府去了吧。至于那如诗如画的景色倒还是一定属实的,那时的环境一定比现在好得千倍,不会有折扣。

当时周穆王所处的年代周朝,一定已渐入农耕文化时期,因为当时的“井田制”都已現雏形了,与原始氏族母系社会的文明相距还是很远的,因此也就当然不想来了吧。文明是什么呢,不就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思维状态和精神认同感吗。原始部落的游牧和狩猎生活和周朝初始的农耕文化社会,是显然相距甚远的,也就难有认同感。既然这桃花源里又没有田可耕,美女亦不如自己想象的美,甚至还是树叶裹身护胸,久住何益。这大既便是周穆王没再来的原故。甚至连使者也没派来过。

113.jpg
巍巍博格达(木刻)熊俊林

往事越千年,至直到了汉代,为打通西域通道,才有了张骞出使西域,苏轼牧羊等故事。而这些使者由于观念的差异和使命在身,又不愿与西域美女们结合,生下一男半女。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为了留住张骞,当时西王母国的后人甚至就屡使美人计诱惑,还给他许配了数位西域美女为妻挽留他,但十三年后,张骞还是携其中一位逃出,回到了长安,使她们伤透脑筋。也就后来屡遭西王母国后人们的为难。细想起来,这也在情理之中。

须知当年的西王母可是动了真感情的呀,分别时还含情脉脉,据说还编了一首歌赠与穆天子。歌中唱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修远,山川之间。将子毋死,尚能复来。”大概意思就是现如今那首歌里唱的“跑马溜溜的山上,跑马溜溜的云呀。跑马溜溜的人呀,你还会来看我吗”。你若是钟情之人,又如何不念及当初的情谊呢?那么多年都没有了音讯,王母及其后人又岂不恨哉。自已种下的苦果当然得自已吃,所以连蟠桃都气扁了,白叫他消受了一顿。当然也就怒气难消。这才出现了后来汉朝为了打通西域通道,屡屡受抯。甚至只得多次联姻嫁公主到西域,人家也不领情。情绵绵,恨绵绵,此情常恨无尽期。“既恨死个你呀,也爱死个你哩",你说对不,而且这情感又有准能说得清呢。

而另一方面,身为一国之君的穆天子出来了这么长时间,既不请假也不报告,仅凭一日之梦就不辞尔别,也不作什么可行性研究,总得向朝臣们有所交待吧。那时通迅又不方便。就算在建烽火台,也不知修到没有。到秦代才扫了六合,开始修驰道和驿馆,这都是多少年代以后了呀,自然无法传递消息。生死不明的周穆王家里不乱,已是幸事。于是便只得口述了一路的艰辛与相聚的美好及遇到的奇闻异事,免强作为述职。才留下这些故事口口相传。也就成了今天的谈资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今天的瑶池却显然今非昔比了,经过朝朝代代的变迁和人文陶冶及丝绸古道的繁华昌盛与商贸往来,各族人民普润甘霖,旷世牵手,神洲受益。遥望冰峰雪岭,亭台楼阁。漫山桃园松塔,映红滴翠。为方便人们游览这一旷世奇景,天池上还修建了观光索道,游客也不用爬山了,远超八骏御辇,免了登山之劳苦。各种旅游设施,更是一应俱全。眼前景象真是美女如云,笙歌鼓奏,异语同歌。正如白居易诗云“胡旋舞,胡旋舞,心应弦,手应鼓。左旋右转不知疲,弦鼓一声双袖举”。与人间仙境无异别。我想,这一定是周穆王和西王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吧。人们不但汇聚在此欣赏美景,品味佳肴,尽情欢悦。据上世纪有关媒体报导,还有位港籍男子与当地女子牵手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婚礼,但之后由于没有了后续报道,也不知道是否重返了天池,但却一定给人留下了难解的悬念。只是这已不再是君王间的互访,而是更加普遍意义上的的天赐恩惠,普降甘霖,天下同乐了呢。(此文原载“婆说网”等,此次发表系作者重新创作)

3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