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5404|回复: 0

艺术创作中的乐感诗情 ▍创作漫谈

[复制链接]

艺术创作中的乐感诗情 ▍创作漫谈

发表于 2024-1-22 19:21:36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5404 0 查看全部
本帖最后由 熊俊林 于 2024-1-22 19:22 编辑



作者:熊俊林

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绘画是固定的音乐,而音乐则是流动的绘画。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一致性与互补性。所不同的是以不同形式去塑造生活而已。

新疆是闻名遐迩的歌舞之乡,受惠于大自然的造化,各族人民素有酷爱音乐的传统。在这里,"生男学语亦学歌,生女学步亦学舞”,“家有两个馕,一个作手鼓”,多么坦诚而又执著的对生活原生态的追求与写照!

11.jpg
欢乐颂  熊玮 作

回想起我少年时对音乐的热恋,不仅依附了这片神奇的土地,而且深深地影响了我以后的绘画创作。以至于在我的版画作品中不乏拉提琴的姑娘;抱着热瓦甫弹唱的维吾尔老人;荒原上的哈萨克族歌舞“黑走马”以及被垦荒战士的歌声惊起的雁群………

说来还要感谢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九六五年左右,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秦剧团被集体下放到我们农场,就住在了离我家很近的两排土窑洞里。从此,这群不甘寂寞的人便打乱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这个农场的宁静。每天清晨,他(她)们的歌声就象锁不住的朝霞,飘荡在周边的戈壁和田野,直激得我热血沸腾,那时的我只是个稚气初退的少年。渐渐地竟也学着在林带里吊嗓子引吭高歌。《边疆处处赛江南》、《弹起我的东不拉》,这些著名的歌曲,把我引进了一个如醉如痴的天地。

文革结束后的下乡前夕一段时期里,我被选入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下乡后又在连队的文化活动中凭着执着与坦诚,先后掌握了多种乐器,音乐的种籽就这样播进了我的心田。

12.jpg
荒原之夜  木刻/ 熊俊林

真正对音乐产生本质的理解,是在我被调到一家厂子里从事机械模型工,翻砂工的岁月。由于年轻、有力气,便去和工友们一起抬铁水大包。和我搭挡的是位复旦大学的工科毕业生,据说是个右派分子,被贬来此改造。初次抬包,我竟怎么也抬不起来,心里又极害怕那滚滚的铁水溅到我的身上,两条腿就像筛糠一样直打哆嗦。突然间,一曲宏亮的号子歌把我从彷徨中惊醒,紧接着“嗨嗬,嗨嗬”的号子歌竟然从他嘴里飞了出来。我不知是从哪里来的力量,步子虽踉踉跄跄,却也挺住了。以后每次抬铁水,他都唱这号子歌,使我周身充满了力量,我自已也不知道这力气就怎么地变大了。由此我竟想到了家乡资江边上的纤夫号子,想到他们一定同我们一样并非娱乐才唱歌。又想到这世上也并非只有悠美缠绵的曲子才动人等等。更理解了是劳动创造了艺术的道理。后来他落实政策归口到了新疆工学院当教授。

回顾那段岁月,我创作了诗、版画《翻砂工抒情》,诗中说:
“冲天炉里流淌出沸腾的生活 ,
连同我的憧憬一起注入了沙型一一那理智的思索 。
轰起的烟云吼一声闷雷  ,溅一地宝石 ,
分娩出一个个铁的生命 。
于是一圈圈白色的花纹 ,
在炉火里爆光了,
在汗水里显影了,
悄悄地爬满了工友们宽阔的脊梁 。
我们踏着烟的浪、火的云 ,
奋力揣起那沉重的生活  ,
抒写出铁的诗行,
火的感情"。
当看作品在《新疆工人报》(1986年2月27日第四版)上发表时,工友们嘻笑颜开。而我却热泪盈眶。

我知道,这并不是一首高明的诗,甚至很难称其为诗。但却使我如释重负,因为她表达了我内心深处久蕴的情感。也由此而懂得了音乐与绘画与诗一样,至所以称其为艺术,是因为她们之间有着那样密切的联系。很难想象,一个对生话缺乏诗一样情怀的人,一个不热爱音乐的人,他的作品会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艺术之所以称其为艺术,就在于她既欢快又平静,既严肃又自如。这是因为她们如饥似渴地扑向了生活,拥抱了生活,她是一种活动在人类灵魂中的创造精神!并同时赠与了我们钢铁容颜和赤色肝胆。

13.jpg
沸腾的车间  木刻/熊俊林

由此我还想到了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油画《伏尔加纤夫》,似乎又听到了低沉压抑的《伏尔加船夫曲》,想到了奴隶般的劳动场景下纤夫们的愤懑情绪;想到了著名雕塑作品《艰苦岁月》,那衣着破烂的红军老战士吹着笛子,一位红军小战士荷枪托脸依偎在老战士的怀里仰望着远方的情景。仿佛看到了远去的大雁消失在南国的焇烟中,听到了悠扬的笛声荡漾在萧萧的秋风里。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所流溢出的静静的乐感与诗情,既如清泉又如山洪滋润或涤荡你的心扉,放开你情感的潮水,使你进入一种不安的精神状态,从而使人受到教育和启迪。

受益于上述理解和认识,我在木刻版画《春之曲》的创作中,通过强烈的黑白对比衬托出少女美丽的容颜。在隐去身态的构图中简洁地刻画出小提琴的造型,再通过下弓的动势使人联想到阅耳的琴声,感受到优美与青春的活力 ; (原载中国美术学院《大众美术报》1987年12月14日第6版)。同样的《天山之歌》也运用了此种手法。(原载《新疆日报》《音乐报》等)。在《滚动的原野》中,我把起伏的原野,沉重的远山与晨曦中的飞鸟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曲田野山庄的蓬勃交响乐,擂起改革开放的心鼓,为社会的变革鼓于呼。(原载中共中央理论刊物《求是》杂志1991年第24期和《新疆画报》《新疆日报》《新疆现代版画发展史》《新疆美术五十年作品集》等报刊典籍)。其它如《草原之夜》《大地的琴弦》《如意之秋》《山高云远》《一路"花儿"唱到家》等木刻版画都充分运用了音乐的情愫,在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的同时,抒发了人们勇于奋斗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强烈愿望! 同时也使我深深懂得,是劳动创造了美,是生活塑造了美。人类对美的认识和渴望永远不会有止境。

14.jpg
大地的琴弦   木刻/ 熊俊林

我们农场建场于一九五九年,(最早为阜北农场,后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第一师阜北农场,文革后撤销兵团为自治区建工局农场,后又恢复,曾几易其番号,现为兵团第12师222团)。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当时为了确保灌溉而修建的冰湖水库,不但接纳了部分博格达冰川的雪水,更饱涵了垦荒战士几多血汗。哺育了一万二千多亩农田和万余屯垦戍边的垦荒者。当初建库时就有"上有天池,下有冰湖″的总体规划,至今碧波荡漾,景色宜人,如今已成为旅游观光之地。我创作《牧女情》这幅木刻版画作品时,激动之情就曾难以自己。那横空出世的一湖平波,使过去每年转场路经此地的牧民"当惊世界殊″!并创作了一首小诗抒发自已的情怀,诗中说到 :

"多好听的名字一一冰湖
你是雪山里的宝石
蓝得透明 ,清得如镜 。 怀抱着博格达峰雄姿 ,
含着万里蓝天,朵朵白云 ……
多美的姑娘一一冰湖  
你清澈的双眸 ,
总是那么深情 。
春天你锁一湖雪水 ,
绿透身边几十村 。
夏日你一吐甘泉 ,
换得满地金和银 。
你美丽 你富有 ,你是垦荒者的血汗汇成。
(原载建工局农场政治处《北亭通讯》报1981年10月31日第2版  )

可见一幅作品在它的创作过程中,激起了作者几多情感波澜和记忆。甚至当年修筑水库时正延续到来年的冬季,为保证开春蓄水,战士们冒着风雪严寒靠烧荒取暖,吃原粮裹腹,在帐蓬地窝子里睡觉,才换得今日美景如画。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我虽不是亲历者和开拓者,作为第二代军垦战士,也从热血少年步入七十岁多的年龄。而五十年代末建场时的建设者们也都不少作古,那人挑肩扛打夯推车的情景仍至今在目,号子声和人喊马嘶的呐喊不绝于耳。作品虽没有再现那种场景,却通过每年转场途经此地牧民的惊讶和喜悦展示了这里復地翻天的变化。这幅作品曾发表于《新疆军垦》并选载于《丝路》杂志封底,同时获得了《新疆军垦》1987年度维一的优秀作品奖。

世界是立体的,作为艺术中的绘画艺术更是立体的。这倒并不仅仅在于其表现形式上的立体概念,而是思维定势、情感渲泄的立体化,是她们相互的交响与融合的立体化与感情的契合。当然,由于作者对这一定势的不同理解和把握,所表现出的形式也就有了不同深度和层次,但只要你有意识地把握和顺应她的潜在规律,就会使自已的作品在与生活共振的同时更具魅力和感染力。

(原载四川成教委《自学报》此次发表,作者有增改)

1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