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5315|回复: 0

恩怨分明的女子,想不可爱都不行 ▍读史君

[复制链接]

恩怨分明的女子,想不可爱都不行 ▍读史君

发表于 2024-1-16 01:09:03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5315 0 查看全部


说到公子,很容易让人想到出身高贵,风度优雅,雍容豁达,给各路朋友帮起忙来,特别肯下心出力的人。

在古今中外的所有公子中,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距今2000多年前的战国四公子了。

这四个人是当时赵国国王的弟弟平原君,魏国国王的弟弟信陵君,齐国丞相的儿子孟尝君,楚国贵族、丞相春申君。

在2000年的岁月中,从学者的案头,到村野的树下,从智能、品质等方方面面,人们对这四个人进行过无数遍考察和比较,发现其中最可爱、最能站得住脚的,要数信陵君。

信陵君的故事,出自司马迁《史记 · 魏公子列传》。

在这篇有名的传记中,一个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是“信陵君窃符救赵”。

一个“窃”字,奠定了这件事的不光明性。而这件见不得光的事情,却又产生了探照灯般的效应。

和信陵君一起盗窃国王兵符,或者帮助信陵君把国王的兵符偷出来的,是谁呢?

是信陵君的嫂子、魏国国王的宠妃,一个叫如姬的女子。

根据出场顺序,如姬是《史记》第七十四位美女。


战国时期的国际秩序,表面看很残酷,但实际上要比春秋时候好。

经过几百年的大鱼吃小鱼,周朝的100多个诸侯国,杀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主要有七个,就是我们常说的齐、楚、燕、韩、赵、魏、秦。

七国之中,秦国独大。

稳步走在兼并路上的秦国,今天打魏国一拳,得N座城池。明天拍燕国一掌,又得N座城池……

在虎狼之师强秦面前,六国只有挨打的份儿,割地求和成了最常用的苟延残喘的手段。

苟延残喘中,需要抱团取暖。

但名义上抱在一起的六个国家,实际上却各怀心腹事。

日子就这么磕磕绊绊地过着,好不容易挨到了公元前258年。

赵国黑云压城,秦国大兵席卷而来。

接不接招呢?

接,当然接,必须接!

不是英勇无畏,而是无可奈何。没得选啊!

但是,怎么接呢?没招啊!

只好向貌似能够出兵相救的魏国求救。

还好,魏王发10万大军,让大将晋鄙带着,前往支援赵国。

哭着的赵国人笑了。但不久赵国人又开始哭了。

赵国人发现,大火都烧到眉毛了,晋鄙将军却带着他的将士们悠闲地住在边境上,对赵国做壁上观。

赵王真是死的心都有了!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王的弟弟赵胜忧心如焚,朋友圈翻过来翻过去,觉得能帮忙的,就是好朋友魏国公子信陵君了。

平原君打出亲情牌,给信陵君送了一封信,说万一赵国的城池打破,我的夫人、公子的姐姐也将香消玉殒啊。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信陵君苦口婆心劝说,嘴都说破了,但魏王装聋作哑,就是按兵不动。

信陵君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罢罢罢,我把命送到赵国,也算对得起朋友了。

这家伙动员了所有能动员起来的人,大约一千多的样子,能随行的知心朋友都在队伍里,不能随行的都来送行。

干了分别的酒,把明天交给上苍。

悲歌唱罢,慷慨奔赴赵国。

但走着走着,人们发现行事向来干脆的信陵君,不是打马狂奔,而是不住回头,后来干脆掉转马头回城了。

进城之后却不回家,而是去找70多岁还没退休的看门人侯嬴。

侯嬴呵呵笑起来,说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然后道,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信陵君一五一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一遍,末了道,我都要送死去了,作为生死之交的你,也不送送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所以又巴巴地跑回来找你。

侯嬴说,你这么去,不是羊群入虎口吗?办事情要动脑子啊,趋利避害才是正理,光不怕死有什么用?

侯嬴接着说,你还记得如姬吗?你帮她报了血海深仇,她恨不得拿性命来报答你。公子你这么着,请如姬想办法偷出魏王的“虎符”,然后你拿着“虎符”,到晋鄙那儿,把他的兵权夺了。然后,魏国军队和赵国军队兵合一处,打他个秦国落花流水。


“符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但这个我们随时随地都能挂在嘴上的常用词,却从用兵打仗而来,最初叫做“虎符”。

“虎符”一般为虎形,铜质,象征国家的威猛雄壮。

“虎符”剖为左右两半,右边君王掌握,左边交给统兵的将领。

如果左右两半的虎符相合,即能调兵。这就是“符合”的来历。

军队是国家的柱石。虎符是君王调兵的信物。国家安危,常常系于虎符。

魏王的虎符,放在他的卧室里。

魏王宠妃如姬,是拿到虎符的最佳人选。

正如侯生所料,如姬偷出虎符,交给了信陵君。


怎么偷的,司马迁没告诉我们。

我们从司马迁这里得到的结果是,因为信陵君出兵,赵国得救了。

因为这件事,信陵君英豪千古,名垂青史!

但青史的背后,我们不能忘了如姬。

如果没有如姬,信陵君也可以名垂青史,但却只能是没有功业的慷慨之士,而不是救人危难功勋卓著的人间英杰。


如姬何许人也?

如姬,河南商丘市宁陵县人,父亲早年被人杀害。

从父亲被杀的那一刻起,如姬心里就埋下了报仇的种子。

宠爱她的魏王,派人四处捉拿凶犯,但是大张旗鼓地搞了三年,也没找到凶犯的影子。

心如刀绞的如姬,向小叔子信陵君哭诉。《史记 · 信陵君列传》写道:如姬为公子泣。

信陵君二话没说,派了一个手下,快快地就把仇人的脑袋提来,献给了如姬。《史记 · 信陵君列传》写道: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

对于经常帮朋友忙的信陵君来说,这不是件什么大事,事情办完也就完了。压根儿就没往如姬报答上面去想。


有恩于人的信陵君可以忘,但受人之恩的如姬不会忘。

如姬也不是不能忘。她是魏王的宠妃,信陵君虽说是魏王的弟弟,但君臣关系非常明晰。信陵君帮如姬办事,等于说是间接地帮魏王办事。臣子替君王办事难道还需要报答吗?道理虽然如此,但如姬不是靠在君王身上做张做致的小女人,她是个恩怨分明的侠女。所以一旦有机会,她就要补报别人的恩情。

如姬也不是不能忘。父亲是无辜被杀,杀父仇人不仅是私仇,还是违法犯罪的国家公敌。作为国君之弟,朝廷臣子,把凶犯捉拿归案以至斩杀,不仅是帮如姬报仇,也是为国家声张正义。道理虽然如此,但如姬认为人家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所以一旦有机会,她就要补报别人的情分。

……

这个补报,可不是请吃一顿大餐或者送一套豪宅什么的,而是帮人偷出一国的兵符,掉脑袋的事情。

如姬傻吗?

不,如姬冰雪聪明。否则无法偷到兵符。

冰雪聪明的如姬,早知道偷兵符的后果。但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做了这件“大逆不道”的事情。

知恩图报的背后,如姬有一颗温暖善良的心,她看不得恩人手足无措的煎熬。

如姬的一颗心,比白云还要高洁明亮,她看不得赵国几十万生灵涂炭。

如姬英豪果敢,该出手时就出手。


因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这件事,信陵君在国际舆论界的名声,比中天还要高。

在颂扬信陵君的光辉事迹中,带出了如姬“窃符”这件“小事”。

但如果没有如姬的成功窃符,信陵君不仅救不得赵国,自己可能早被秦国铁骑踏成碎粉粉了。

信陵君的光辉,是如姬光辉的余波。

信陵君的成功救赵,是如姬展示聪慧智勇的载体。

读史卿曰:如姬是一位奇女子。恩怨分明,知恩图报,大义担当,万死不辞。如姬的义举,惊天地,泣鬼神。美丽的如姬已经走远,但比容貌更美的如姬精神,永世长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