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看: 5592|回复: 0

折翅飞翔的小鸟——我与主播陈可欣相识的故事

[复制链接]

折翅飞翔的小鸟——我与主播陈可欣相识的故事

发表于 2024-1-4 00:36:04 只看大图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5592 0 查看全部


作者:周 双

陈可欣一个娇弱清新,美丽可爱,活泼好动,擅长主持,配音,广告录制,播音和现代舞蹈的成都时尚女孩。与她邂逅纯属偶然。

2022年7月,月氏城第四次疫情来袭。惶惶中渡过三个43200分钟的鸽笼生活。小区楼下放风散步时段,呼吸着室外清晰的空气,孩子们无忧无虑的打闹嘻嘻, 久违的烟火生活终有回到了人间。

69.jpg
图源:头像控


望着蔚蓝色的天空,那一团团洁白的祥云在天空随风驿动,像姥姥家散在辽阔草原上遍布四野啃食青草洁白羔羊,捡着嫩草嫩芽,跟着头羊亦步亦趋,随影而食。

在漫漫疫控长假中。有了大把时间做些自己的事,平时爱洋洋洒洒愤青些文字的我,突然写作欲望野蛮生长开来,尤其看到平台上孝父孝母的灼热文字燃烧的我彻夜难眠。父母亲去世多年了,在这安静的时间里,对父母生前的音容笑貌,逐渐被唤醒。梦中母亲仙居天界,俯瞰凡尘声声唤着“吾儿!吾儿!”,那声音细若发丝,轻如羽毫,随风袖舞,漂进窗棂,如青雾袅袅入耳。惊雷炸响,梦醒影散,却已心负重堪,疾伏案头,母亲终前情景历历在目,如潮水决堤,溢满胸腔,盈泪弹指,掘滤流沙,涓涓心泉奔流而出。披星戴月两夜而作《守护母亲临终时的那些日子》。在写作这篇纪实文稿时,母亲艰难地躺在病榻上,被病痛折磨的那一幕幕在我眼前时时浮现。我强忍着酸楚的泪水,一边敲击着键盘,姐姐和妹妹在病床前悉心照顾母亲的影子就在我眼前晃动。当霞光万道在东方的天空缓缓升起时,一片洁白的祥彩降临在我家树梢枝头,我将那沉甸的纪念母亲的文章,交给了那篇云彩,只见那块云朵托起祭奠母亲的悼文凌空冉冉升起。向着浩瀚的宇宙飘去,寻找着母亲游荡在天宇中的灵与魂。

70.jpg
图源:头像控


当这篇文稿在第三故乡文艺平台刊发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尤其是第三故乡主编仁君武老师安排的诵读者陈可欣老师的声音极具感染力,在诵读这篇文稿时,陈可欣老师满怀深情,泣不成声,她的四川成都方言犹如母亲在世时对我们说的家乡话,陈可欣老师临摹母亲弯腰弓身爬在饭桌旁,一声三咳断断续续对我说:“儿-子我-这次-可-可能-挺不过--去啦”!那浓浓的四川口音仿佛就是母亲当时说的话,从此,陈可欣老师的声音深深扎进了我的脑海深处。

后来陈可欣老师又为我的几篇风铃之声系列诗稿配了音。不知是仁武君总编有意还是机缘巧合,每次我的稿件都转给了陈可欣老师诵读。有次,因故加了陈可欣的微信。想为我的《父母进疆》《不愿梦醒》两篇文稿配音,没想到,陈可欣老师很爽快就答应了我的请求。几天后,两篇近万字的文稿,陈可欣老师以MP3形式把录好的音条发了过来,我当宝贝一样收藏在了我的文件库里,并在手机和电脑里都存有陈可欣老师的声音。随时随地都可以聆听到陈可欣老师那高亢优美,阴阳顿挫,如泣如诉的优美声音。

有一天,我又有一篇文稿想让陈可欣老师配音。但却被陈可欣老师很真诚的拒绝了。她说,配音工作养活不了她全家。她已经准备在抖音平台做一名正能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才艺主播。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这样做,并希望我能捧场。对于我这个电脑只会打字制表和简单的文案操手来说,抖音竟然还不会玩呢,再说单位工作忙,没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耗在那虚拟的世界里。

68.jpg 图源:头像控


后来单位让我兼起了营销宣传工作。而营销工作最实惠的当属抖音宣传了。逼着鸭子上架,我不得不学抖音了。有一天,我竟然很笨拙地进到了陈可欣主持人的直播间。第一次隔着屏幕见到了陈可欣老师的真容。淡妆后的陈可欣老师原来这么漂亮啊!而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陈可欣老师很快发现我进到了她的直播间,热情似火的陈可欣老师发声了“哇,我的大作家周双老师也终于来了,最近又出什么新作品了吗!”我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专注了一会陈可欣老师的主持,同时也学着怎么点亮粉丝灯牌和送礼物、人气票等。一顿胡乱敲打后竟然成功为老师送上了一朵花。只见屏幕上陈可欣老师笑的更加灿烂了”,谢谢周双老师为我送花亮灯牌”!这是我第一次学会在抖音上平台上给美女送花,送棒棒糖。就像微信里发表情图标一样简单,只是这棒棒糖要支付几元人民币才能实现向美女献“殷勤”。看见陈可欣老师在抖音平台那么开心快乐,我开始留意起陈可欣老师的朋友圈和抖音平台的文字和照片以及视频。

通过欣赏陈可欣老师的朋友圈,在倒流的时间隧道里,我看到了陈可欣老师一帧帧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生活照片和温馨的早安直播。

这位通过《第三故乡》文艺平台首次为我诵读的老师,来自天府之国成都市,她不仅会诵读,直播,婚礼主持,还练就了一身时尚动感的舞蹈,尽然自学成功舞蹈500多支,一看就是积极上进、爱学习、阳光的女孩,顿然心生敬佩。仔细看她注册地址怎么是在河北的一个小城市呢?成都是我国历代历史文化渊源积淀深厚的城市,向来被世人所敬仰也是一线城市。而成都休闲舒适的生活节奏使更多的人们趋之若鹜的居住度假圣地。因此,作为成都的居民都有一种天然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由赵雷创作的一首歌曲《成都》,一夜红遍大江南北,甚至海外华人都爱唱这首歌,喜欢上了成都这座城,喜欢上了这里温文尔雅的人们。陈可欣老师土生土长在成都这座城市。这么舒适安逸的城市,为什么要到异地生活呢?带着这个疑问,我继续沿着陈可欣老师的时光隧道,寻觅答案。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陈可欣2017年10月份的朋友圈找到了答案。

71.jpg
图源:头像控


原来陈可欣为了给脑溢血的父亲治病,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24小时守候在父亲身边,顾不了家庭和孩子,后来因给父亲治病问题,导致与丈夫离了婚。在父亲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前,愤然离开了这座让人痛彻心扉的城市,躲到了河北一个小城市打拼,独自养育孩子和赡养母亲。
没想到,在直播屏幕前那么光鲜亮丽,带给亿万观众开心快乐的主持人,在现实生活中怎么承受了那么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生活压力呢?

下面择录陈可欣在父亲住院及康复期间的文字写实记录:

2017年10月10日,上午10:30,我父亲陈玉良于因脑溢血住入成都市天府新区华阳镇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经过一段时间抢救和后续治疗,兜里已是囊中羞涩。经济和身心灵的双重压力,让陈可欣走上了“筹措医药费”的道路。于是在微信朋友圈发起了一条“水滴筹”恳请朋友们的爱心帮助,以此来延续爸爸的生命。由于平常陈可欣老师一直在做慈善、做公益,是一名不可多得的爱心人士,所以在众筹发出两天就募捐到两万余元,实在是善良永远会被上天所眷顾,太感动了!感恩所有爱心人士,祝您们家庭幸福,健康平安!

有了钱,爸爸很快被推进了手术室,几个小时的开颅手术,最后手术圆满成功。现在进一步等待明天爸爸是否会苏醒。要是醒来,意识清醒,就会恢复的好些。要是3天之后没有醒来,会成为植物人。

手术后爸爸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一段时间的焦急等待迎来了父亲的苏醒。醒来后睁开眼,到那时因为手术过程伤了语言神经,导致了永远不会说话了,智力也下降到一个几岁孩子的智力。实在是让所有人无法接受。右侧肢体也全部瘫痪,需要通过后期康复训练和悉心的照料才有康复是一丝希望。这些消息像噩耗一样,如晴天霹雳,给了我和我爸爸致命的打击。祈祷爸爸尽快好起来是我此刻内心最大的想法。

72.jpg
图源:头像控


生病期间爸爸就会意识模糊、会变得异常狂躁。今晚把我吓的半死。他狂躁起来失去理智,眼神万分凶狠,看见我给他盖被子,他就要恶狠狠的看着我,挥起拳头就打我,用脚踢我,甚至还要用牙齿咬我。差一点就打到我眼睛了,我顿时吓傻了,泪如雨下,孤苦无助,以后是日子该怎么办呀?

爸爸住院的40天里,没有一天睡够3个小时,导致每一天精神恍惚,走路都偏偏倒倒,生活的艰辛无人替,一个人在医院里照顾爸爸,陈可欣凭弱小的身躯,一人抗下了所有……

后来爸爸出院后,陈可欣老师夜以继日、寸步不离的照顾了爸爸一年多的时间,这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做康复。由于长期做康复,90斤体重的陈可欣老师,要扛着150斤左右的爸爸天天学习走路,太艰难了。长期的压迫,导致了陈可欣老师颈椎、腰椎多处出现了严重问题,最后导致她也瘫痪了4个多月时间。瘫痪的这段时间,她一瘸一拐,凭左半身没有瘫痪,凭着超乎常人的毅力,依然风雨无阻的送爸爸去做康复。好人有好报,终于在上天的眷顾下,陈可欣老师做了4个多月的康复治疗,生活能够自理了,但是身体落下了一辈子的疼痛。为人子女尽孝道是应该的,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久病床前无孝子,遇到这样的情况,誓问天下又有多少人能如此孝顺,用自己的生命去换取父亲的生命呢?想想就对陈可欣老师心生敬佩!古有花木兰替父从军,今有陈可欣用生命去守护父亲,感天动地的孝顺,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父亲于2022年8月25日安详的离开了人世。陈可欣饱饮悲痛,厚葬了父亲,从此背井离乡为了生活独自打拼。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这位孱弱美丽的巴蜀才女,不畏艰辛,不畏苦难,勇敢的在生活的浪尖上奋力飞翔,在近期由她主持【陈可欣早安分享】找到了答案。我们不妨分享几段择录的这位折翅飞翔的小鸟是如何自渡人生的?

【陈可欣早安分享】

常想时间是一味良药,能让人自渡,再难忘的人或事,在时间面前终将释怀。光阴的巷口,谁没有过年少唇红齿白的时光,谁不曾走过青春的迷茫,谁没有过年少轻狂?罗西说:“与失去的时间相比,所有的失去都是一种赠与,无怨无悔。” 当有一天,站在岁月的彼岸回望那些纯真的年月,那些沧桑的磨砺,都变成了泛黄的记忆,终是感动了时光,也感动了自己。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恰似蝴蝶破茧的过程,在痛苦的挣扎中,意志得到锻炼,力量得到加强,心智得到提高,生命在痛苦中得到升华。当你从痛苦中走出来时,就会发现,你已经拥有了飞翔的力量!


78.jpg

【作者简介】周双:1983年参军入伍,在部队政治部从事新闻工作,1988年回到地方,先后在供销、交通系统从事文秘、行政、人力资源、党务管理工作。喜好文学,在各类报刊电台发表刊播新闻稿件、诗歌散文700百篇,部分优秀文章还被《中国发展探索世纪优秀文库》收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